话说神奇 ——孙老师与学生时代的我

我理解的孙维刚老师——李红
SuperUser Account 10495 View 2019-12-24 466 Comments 新闻文章

说起孙老师,我内心充满了忐忑,我怕说得不妥,影响了恩师的形象;我怕说得不准,枉费了恩师的一片深情。但我又希望能有一种方式表达,表达我对恩师深深的思念和由衷的感谢。

2002年的1月,敬爱的孙老师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中我猛然意识到,老师对我的爱与呵护即将且永远将告一个段落,从此以后,我将要独自面对未来的挑战。正是这种怅然若失,使我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的追忆着那已成为历史的恩师相伴的时光,那是一段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岁月,一幕幕场景、一段段情节,我努力的在回放中理解、品味恩师的情与意。我怨自己少不更事,有些记忆已被岁月的风尘吹的模糊不清,有些即使当时激动不已,现在回忆起来也不能完整复原。因此,我倍加珍视那一张张尚且保存下来的记忆卡片,找寻那段生活的回忆,从一个个片段中理解我敬爱的孙老师。

一、孙老师与学生时代的我

1980年9月,我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开始了我的中学时代。想不到的是当时不经意间踏进这所学校的那一步竟注定了我与这所学校的一份情缘,也正是从那时起我认识了孙老师,我愿意用下面这几个关键词,作为我六年时光的纪念。

关键词:操场、歌咏比赛、课堂、课下、班会

操场

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的锻炼环境,能有200米的跑道,后来才知道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条件的。六年中我们没有间断过早上的晨练,200米的跑道上全班步伐整齐的跑上5、6圈,最多的一次是十圈。

孙老师的两个镜头留给我极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寒冷的冬天的早晨他站在操场的入口望着操场上跑步的我们,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孩子。后来身为母亲的我面对自己的孩子与工作的冲突,老师的形象会突然间会在我脑海中闪现,呀!当年我的老师太不易了,这是学生时代的我根本不能完全理解的。随着岁月的流淌,当我也逐渐走过了自己的而立、不惑之年,对比那个时代我的老师所经历的我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人人事事,感慨万千!因此,我对老师的感情不会像风吹雾散般渐渐淡去,反而愈来愈浓。只可惜,我都没来得及向他当面表达长大的我对他的理解和尊敬,他就离开了我们。

另一个镜头是他穿着一身运动服,跑在班里的第一排。他那严肃、认真甚至可以称之为庄严的神情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在我随后的生命中化作了“奋斗”的代名词。每当想起他跑在操场上跑步时身子一起一浮的场景,在我内心就涌动着一股力量,一种被神圣的事业所召唤的力量。

歌咏比赛

学校生活无论是哪个年代似乎都离不开歌咏活动。难怪,有年轻人的地方就该有歌声,那是生命活力与内心追求的象征。孙老师在歌咏比赛准备的过程中,不仅将乐曲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向学生们娓娓道来,他还亲自担任手风琴伴奏,一边拉琴一边和学生们一起唱,他那豪迈的神情永远都难以忘怀。

课堂

说起孙老师课堂教学的特点,学生时代的我的感觉概括起来就是很有吸引力,那时的我特别想上数学课。无论是他讲数学还是讲数学以外的事,都深深地吸引我。我有时真怕打下课铃,我怕铃声一响,老师戛然而止。

孙老师的数学课还有一个特点,很多老师讲课的进度对照课本的页数可以说成是匀速

的,孙老师可不是,有时一道题他讲好几节课,不重复,老能从一个我们想不到的视角讲,总有新意;有时一节课他讲课本的好几节。那时的我根本没有仔细想想老师这是为什么,做了老师之后,真正组织课堂教学了,才慢慢理解老师的用意。

现在想来,孙老师在课堂上留给我们的经典话语,我仍能回忆出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孙老师说:“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时候,没有没有为什么的地方”。他的这一观点当时无论是在学生中还是在老师中都颇有一番在的争论。为了使我们对此坚信不移,他特地针对有人提出的质疑的例子:人的鼻子为什么鼻孔冲下长,从生物学、人类学等角度给我们了惟妙惟肖的解释。孙老师擅长俄文,准确地说算是精通俄文了,课堂上他时而用一个个具体的例子给并不懂俄文的我们讲:俄语一旦你明白了那些规则中的为什么,并不难学。例如:“鞋”这个词为什么这么读、“袜子”这个词这么读真的很自然,语法规则概括起来就那么几件事。

现在懂得了一些,孙老师绝不仅仅是让我们多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他是为了让我们能站在他的肩膀上,拥有超越于同龄人的甚至是超越于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认识的世界观,去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为了让我们理解他的想法、认同他的观点,孙老师真是煞费苦心、孜孜不倦。这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塑造人的过程!而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个不知不觉的成长过程中,悄然被影响着、改变着,积累着一生受用的财富。

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至今,教育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但我总能在教育界当下一些“时尚”的名词中找到与孙老师当年的经典语录的对应关系。

课下

走下讲台的孙老师愈发平易近人,他总是面带微笑的与我们交谈。或是就课上的某个细节进一步深入交换看法,及时地指出思考方向、解决学生的困惑;或是轻声细语般地与学生们谈谈心,给予学生恰当的提醒和深切的鼓励,气氛非常融洽。特有趣的是,孙老师四十多岁时开始学英语,所以曾有一段时间的课间,他经常与我们交流他英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很快他就能将俄语、英语和后来他略有了解的日语作对比,兴趣盎然地给我们讲他所发现的奥妙之处。

八十年代中期,我们能明显地感到孙老师参加的外事活动渐渐增多,每一次外出回来,他都要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收获。印象很深的是:他跟我们详细描述了东京国际机场是如何干净、有序,与我们的首都国际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那时起,“日本”、“东京国际机场”这些词汇就留在了我的心里。2007年的秋天,当我踏进日本东京国际机场的大门时,我与其他与我同行的所有团员相比,一定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怀,我想到了孙老师。是他使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对这里有了最初的了解,二十年了,我终于有机会眼见为实,可惜他已在天堂。

长大了,渐渐明白孙老师绝不仅仅是让我们只知道“日本”、“东京国际机场”这些词汇,更不是炫耀他自己出国的经历,他是让我们的心灵随他一起远行,将那张纸质的世界地图真实而具体地化为一个个亲历的场景,真正使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希望我们拥有的是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懂得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总说:“为人类做贡献”了。

班会

孙老师的班会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他的数学课,简直可以用“魅力无限”来形容。班会上,他观点鲜明、语重心长。他分析国内外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独到、犀利,他点评班里的一些平凡小事,使我们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愈来愈清晰的认识。在我们随后的成长历程中,也经历了一些事事非非,重大决策中,当年孙老师的分析、劝解对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记得,我们上高三的第一次班会,孙老师在黑板的正中写下了“大浪淘沙做强者”几个大字,从电影《大浪淘沙》讲起,讲到高考对我们的意义,讲到我们的选择,讲得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Source :
Outer URL(More details):
    RecommendIt
    My friend's email
    My email
    Mail Subject
    Mail Contents
    Comment

    Your name:
    Your email:
    Your website:
    Title:
    Comment:
    版权所有 2024 北京孙维刚教育科技研究院 京ICP备17025288号-1 Terms Of Use | Privacy Statement